当前位置:主页 > 文娱 >

作家陈忱:理性看待AI,Deep seek 无法取代真正的小说家

2025-07-15 14:37人气:编辑:brave201
 如今,科技带动了人类的发展,随着这两年的AI盛行,似乎AI就成了万能的,人们用它修图、写作、生成视频、写论文等等。甚至有人放话,以后人工智能将取代大部分的劳动力,但是经过时间的考验,你会发现人工智能它没有人的感情和创造性,我们在画图、写作的时候是注入了感情,不仅仅是华丽的辞藻和完美的逻辑,我只能说我们人类的创造性和情感价值是无法被替代的。
   我们纵观古往今来,文学史上诞生了无数伟大的文学作品。然而,再看看网上出现的DeepSeek名篇仿写,你细读就会发现骨子里的AI风。DeepSeek,或者说所有的AI工具,包括豆包、kimi等,都很擅长“胡扯”。初读,惊为天人,你会被他缜密的思维逻辑和华丽的辞藻所蒙骗;然而,再细细品读,却不知所云。
 
    DeepSeek的仿写,停留在“形式”,而不是“内核”。另外,DeepSeek的用词搭配、字里行间的情感,与人创造的作品,差别巨大。如果你想让作品调整到更高水平,你得不断更新指令,在多个回合后,才能得到相对接近于你本意的文本。然而在这个调整指令的过程中,就需要发挥人的创造性,需要一个人有基本的文字功底。另外,我们假设一个事实: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些名篇,DeepSeek能独立创作出名篇吗?
 
    答案:毫无可能。
 
    写作中的创造力,目前来看,DeepSeek根本无法取代人类的独特优势。人的洞察力无法被替代。举个例子,你就知道DeepSeek有多能“编”了。这是我前几天测试张爱玲名句仿写时,DeepSeek生成的句子:
 
"假性努力看似是绣满功勋的锦旗,实际则是遮羞布,在镁光灯下抖落一地虱子,将庆功宴变成一场滑稽的瘟疫。"
 
"假性努力看似是镶钻的怀表,实际则是遮羞布,齿轮间卡住的每一粒钻石都是凝固的借口,在报时声中碎成齑粉。"
 
"假性努力看似是镀金的奖杯,实际则是遮羞布,在擦拭时褪下斑驳的金漆,露出底下生锈的铁皮,散发着失败的腥气。"
 
再举个例子。这是我在模仿万维钢作品时,DeepSeek生成的其中一段文本:
 
“在知识代谢率加速的时代,理解重复的本质不再是学习策略选择,而是认知生存的必备技能。正如锻造利剑需要精准控制淬火次数,顶级学习者的秘密在于掌握神经回路的锻造节奏——这或许是人类在AI时代最后的认知护城河”。
 
你朗读一遍,就能意识到它有多能编。初看牛逼,细读不知所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人对社会、对人性的洞察力,是在滚滚红尘里,在摸爬滚打中,练就出来的。对整个世界,我们有很多“内隐知识”,有很多直觉性的洞察。
 
什么东西合理?什么东西不合理?你甚至不需要思考。
 
比如,我们读到“齿轮间卡住的每一粒钻石都是凝固的借口”;“在知识代谢率加速的时代”;“正如锻造利剑需要精准控制淬火次数,顶级学习者的秘密在于掌握神经回路的锻造节奏”。
 
     可能不需要分析,直觉就能感知到这些句子的“诡异”,“淬火”与“神经回路的锻造节奏”这是什么?DeepSeek并不具备人的洞察力。所以,它经常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假如所有创作活动交给DeepSeek,一定会闹很多笑话。某种程度上,它像一个外星人。
 
人的个性风格无法被替代。
 
    DeepSeek创作的文章,还有一个极大的问题:缺乏“个性风格”。文字作品,最打动人的地方,往往是个性风格。我们读《雷雨》,会被紧凑的结构、简短精炼的语言所打动;我们读《围城》,会被钱钟书独有的犀利、幽默所打动。这种个性风格,DeepSeek根本无法全盘模拟并交付到文本中。因为,DeepSeek是AI。
    我们平常创作各类自媒体文章,每个人的文字,也会呈现出风格差异。背景、经历、文字体悟均不同。文章,就会出现显著差别。
    DeepSeek是基于算法的人工智能模型。它生成的文本,可以看作流水线作业。它无法独立且完全地呈现你的风格。想要呈现个性风格,需要你自己本身的风格指令,才能不断调整和接近。这些风格指令,基于你本人的创作能力。
    所以,人类不能完全依赖于AI,如果这样就会被人工智能慢慢腐蚀大脑,变得慵懒,缺乏创作性,难以再让人们看到充满灵魂直击心灵的好作品,所以我们可以利用Ai,而不是被Ai利用。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热门频道
  • 文娱
  • 电影
  • 音乐
  • 综艺
  • 时尚

|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