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综艺 >

《2024中国诗词大会》:继承先辈之志,唱响时代震音

2024-04-09 11:11人气:编辑:brave201
“先生”一词出自《诗经·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这一称呼发展至今,已然是对有学问、有智慧、有成就之人的尊称。他们行走在时代的前沿,传递榜样的力量。“先”字背后,寓意深远,“先”,可以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先进”力量,可以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 “先锋”使命,也可以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先辈”精神。
《2024中国诗词大会》第五期在带领观众一同仰望先达的同时,也让观众从选手们的风采中,切实感受到了“先”字背后的力量。他们传承先辈的伟大意志,肩负起时代使命,勇于争“先”,共创“先”河,在各自的职业领域赓续着诗词文化的价值理念。
三星堆博物馆馆员李典:叩问历史,弘扬文化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蜀道难》这句诗背后的文化背景让来自三星堆博物馆的李典产生了强烈共鸣。所谓“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因有着神秘厚重的文化意义,被誉为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考古发现之一。因此,我国对三星堆的考古研究之路任重道远。
作为三星堆博物馆宣传推广部的工作人员,李典继承了先辈“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的远大志向,他希望通过自身的力量,能向全世界展现三星堆文化以及中华文化的精彩。
从历史深处走来,与诗词世界碰撞,李典感受到的,是与诗人穿越古今的灵魂相融。正是因为对历史和诗词颇有研究,本场节目李典首轮对抗赛稳定发挥,在以《红楼梦》为背景的题目中迅速抢答成功,为队伍争得了宝贵的一分。
和李典一样希望借助自己的学识让传统文化得以弘扬的,还有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乃约热,在多年汗水与热泪的交织下,这个来自大山的孩子成功考上了北京大学,改写了自己的命运,也为那些想要走出大山的孩子树立了榜样。
航天科技工程师孙兴:九天揽月,壮志雄心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航天科技工程师孙兴用这句气势恢宏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航天事业的热爱。上个世纪,在钱学森院士的带领下,我国老一辈航天人扎根西北,“先锋”进取,实现了我国导弹事业从无到有的突破,也让中国航天事业有了质的飞跃。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是几代航天人共同创造的奇迹,勤勉的汗水,成就伟大的事业;坚定的脚步,孕育先锋的精神。节目现场,孙兴也为大家带来了我国东风一号地地导弹的模型,让观众们真实感受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带来的强国信心。
同时,孙兴也将自己“飞上九天”的壮志雄心运用在了比赛环节中,面对强劲的对手,孙兴始终沉着应答,带领全队向着胜利的目标前行。
文昌航天发射场科技人员崔艺晗:一飞冲天,响彻云霄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诗词中的豪情壮志正是文昌航天发射场测发领域工作者崔艺晗的人生理念。崔艺晗所在的发射场是我国最年轻的现代化发射场,承担了天问探火、嫦娥探月、天宫空间站建造等重大任务。
在2021年中秋节前一天“天舟三号”发射成功后,崔艺晗灵光一现,立刻联想到了辛弃疾写下的《太常引》。当诗词中的美妙畅想与航天事业的重大突破相遇,崔艺晗将原词诗句稍作改动,写下了“乘风好去,长空万里,飞去会天合”的庆祝词,让“天舟三号”带着国人独有的浪漫飞向更远的外太空。
传承数代航天人伟大梦想的同时,崔艺晗也秉承着一颗弘扬诗词文化的诚挚之心。首轮对抗赛中,崔艺晗率先抢得答题机会,展现出自己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期节目的选手们,从先辈身上获得承先启后的学识涵养,以及生生不息的精神能量,他们在中华文脉的接力传承中,一往无前,又鼓励着下一代的追梦人勤勉奋进,敢于争先。《2024中国诗词大会》于3月23日起每周六CCTV-1综合频道20:00档首播;CCTV-10科教频道每周六21:58重播上期内容,每周日20:32重播本期内容,敬请期待!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热门频道
  • 文娱
  • 电影
  • 音乐
  • 综艺
  • 时尚

|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