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电影《东吴郡主》获专家盛赞:体现戏曲电影的正确导向

时间:2025-07-06来源:起点文娱网
近日,入选中国戏剧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的中国首部潮剧数字电影《东吴郡主》在北京举行专家观摩研讨会,获得现场专家一致盛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夏衍电影学会主办、佰安影业(北京)有限公司承办。
 

 
该片改编自同名经典潮剧,主创阵容强大,由曾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的著名电影导演马崇杰执导,获首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的范莎侠编剧,饰演女一号孙尚香的张怡凰则是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其他主演还包括郑健英、林初发、林武燕等潮剧表演艺术家。
本片的指导单位为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中共汕头市委宣传部、汕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方为广东潮剧院、广东潮剧院一团、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出品方为广东阳柳(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汕头市东晟传媒有限公司,由广州大同文化影业有限公司承制。


 
潮剧被誉为“南国鲜花”,迄今已有近600年历史,是潮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剧《东吴郡主》获奖无数,以原版舞台剧的原班人马为依托,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提炼升华。本片故事讲述: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东吴郡主孙尚香立志嫁一个扶危平乱的天下英雄;在其兄孙权与刘备的霸业争斗中,孙尚香陷入一场政治假联姻的两难之中。孙尚香坚定地追随刘备,却由此饱尝人生痛苦。在秉大义闯营谏夫阻战无果后,孙尚香悲烈投江……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著名专家学者包括:中国电视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电视台原台长、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胡占凡,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仲呈祥,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原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原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中央电视台原台长、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赵化勇,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原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著名剧作家陈涌泉,中国电影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原副局长喇培康,资深电影监制、中影一级导演江平,国家一级编剧、导演、长春电影制片厂原副厂长、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韩志君,著名剧作家、中国电影家协会民族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马维干,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北方昆曲剧院院长、表演艺术家杨凤一,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潇湘电影集团艺术总监、著名剧作家张冀,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原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电影学者张燕,国家一级编剧、央视戏曲频道著名主持人、中国视协电视戏曲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宝乐。
《东吴郡主》出品人、广东潮剧院党委书记、院长黄奕瑄,联合出品方代表、北京潮商会名誉会长、北京市京潮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广东阳柳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单虹,本片导演马崇杰、制片人董培雯、主演张怡凰,以及汕头市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刘雨声、广东潮剧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陈海咏等也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左起:马崇杰、董培雯、江平、黄奕瑄、刘雨声、陈海咏
 
会上专家们一致给予潮剧电影《东吴郡主》高度评价:首先,本片将写实与写意完美结合,既有电影质感,电影化程度高,同时又保留了戏曲艺术的特点与精华,称得上“代表了中国戏曲电影导向的正确方向”;第二,立意很高,体现了家国情怀,又有反对战争、以和为贵的主题,对于当下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第三,故事构思巧妙,少有地以孙尚香为主角,敢爱敢恨的人物立住了,情节感人,催人泪下;第四,演员表演精彩,层次丰富,凸显潮剧艺术的独有魅力。
 




 
 
 
 
【专家评价】
 
胡占凡:不拘泥历史,人物塑造成功
中国电视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电视台原台长、中国文联原副主席
 

 
广东能够推这样一部潮剧电影,难能可贵,对潮剧文化的传承、弘扬是一种贡献。更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对于孙尚香的塑造非常成功。
孙尚香在历史和小说里,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她都是一个非常短暂又模糊的过场人物,比如书里可能就几个字,“返吴”,就完了,究竟怎么“返”,一点都没有。但《东吴郡主》没有受到三国原著或过去的艺术作品、民间传说的束缚,正确处理了和史实和虚构的关系,通过艺术手段,塑造了一个丰满、立体的巾帼形象,而且还和以前的人物特点不一样。孙尚香和刘备原本是政治联姻,但是她对刘备恰恰有情。孙尚香爱的是英雄,敢爱敢恨,同时,吴和蜀之间的关系,又给孙尚香与刘备之间的感情带来非常复杂的问题。孙尚香性格鲜明、深明大义,她与刘备的这段情上档次,不像李隆基和杨玉环,仅仅是儿女情长、风花雪月。
这个戏看起来真真假假,“望风捕影”,但其实望的风是对的,捕的影也是对的,没有拘泥于历史。有的情节完全虚构,但合情合理,比如孙尚香重新返回荆州的描写就非常成功。还有,片中的唱词写得非常好,作者文字功底非常深厚,很有内涵。
 
 
仲呈祥:体现了戏曲电影导向的正确方向
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
 

 
我为这部电影叫好,演员、导演都非常棒,可以说,它体现了戏曲电影导向的正确方向。现在有的作品,陷入粉丝文化、饭圈文化、流量文化,这并不可取。
《东吴郡主》从立意上来看,挖得很深。孙尚香这个人物完全立起来了,表现了夫妻情、家国情,而且她的思想境界比刘备站得高。按照总书记《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的指示,一个文艺作品究竟好不好,检验的就是这三条:人民群众看了之后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文化修养有没有得到提高?我认为本片就符合这个标准。当代女性观众看完这部电影,会从孙尚香身上吸取到正面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这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她渴望和平,反对战争,这在当下也很有现实意义。更可贵的是,这部电影在传递这些信息的同时,还不动声色地跟当代文化相适应,称得上是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什么我看这部作品会觉得激动?就是它有正面的思想价值引领。
虽然我听不懂潮汕方言,但看着字幕也能看得很顺畅。片中每一场戏环环相扣,演员特别是主演的表演,更是达到了戏曲表演的一流水准。很多场戏都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影片开头,短短几个镜头就把男女主角的心理活动、精神轨迹都拍了出来,非常生动,彰显了电影语言的优势,也把这个故事拍得更加深入人心。
 
田进:感人有泪点,看得很过瘾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原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
 

 
我要向《东吴郡主》剧组全体表示敬意,他们拍出了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戏曲电影,弘扬了潮汕文化、戏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是戏曲爱好者,京剧、昆曲、山西梆子、陕西梆子等等都喜欢听一听。这次是我第一次完整看潮剧,看得很过瘾,其实潮剧历史非常悠久,仅次于昆曲等少数剧种。
这部片子非常感人,细节也非常好,而且还有泪点。孙尚香这个人物写的非常丰满。主演张怡凰也演得精彩。她是梅花奖获得者,师从我国当代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先生,希望张怡凰能多拍几部戏曲电影,做好中华优秀戏曲文化的传承工作。我相信这部片子在潮汕地区、港澳台地区,还有东南亚等都会很有市场。
 
赵化勇:题材选好、选巧,人物立得住
原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中央电视台原台长,中国文联原副主席
 

 
来之前带着很大的问号,看完片后,发现的确是一部好戏。首先,题材选得好、选得巧。讲到三国,往往会想到刘关张等,谁也想不到孙尚香的故事,她只是三国里的一朵浪花而已。结果没有想到电影把这朵浪花充分展示出来了,把重点落她身上了,这个角度非常巧妙。片中孙尚香的人物形象一下子就立起来了,家国情怀,个人情意都在里面。
    第二点,编剧编得好。他舍去了很多不需要的东西,包括火烧连营等。而且这个本子很感人,虽然听不懂,但通过看字幕,也能感受到这个人物立起来了,从而整个电影就立起来了。有四段唱词非常精彩,让人印象深刻:第一段是一开始孙尚香和刘备之间互诉衷情;第二段是孙权以母亲病危为由骗孙尚香回来后,兄妹之间对质的那段;第三段是孙尚香对着关羽的牌位哭灵;第四段是火烧连营之后孙尚香江边祭夫也祭自己。
 
童刚:注重传承,戏曲电影不以票房论成败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原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
 

 
    中国电影的百花园中应该有戏曲电影的一块领地,能够在这里默默耕耘,要有奉献精神的。感谢《东吴郡主》的主创团队,拍戏曲电影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电影本身一种传承,我觉得这是在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东吴郡主》是戏曲和电影结合比较完美的影片,很多时候大家都在讨论,戏曲电影里,应该是以舞台为主还是以实景为主?也许大家各有不同见解,但从这部影片来说,我觉得结合得很好。片中美轮美奂的场景,把戏曲和电影的优势都体现出来了。另一方面,这部影片选题很好,它选了一个可能并不起眼的人物,但是电影的立意很高,有反战主题,女主角热爱和平,心系众生,而且把孙尚香的敢爱敢恨刻划得入木三分。
此外,它的情节构思很巧妙,像刘备和孙尚香要离开吴国那段戏,我没有想到后来把孙尚香的忠孝难两全都表现了出来,同时还把老夫人的境界也展现出来。这个过程中,好几段情节的安排和表演都很精彩。我相信这部影片是能够流传下来的。
这部影片在影院发行,可能不一定会有很多观众,但是戏曲电影不能简单地以票房来衡量成败,它真正体现的是社会价值和传承价值。让经典的戏曲剧目通过电影流传下来,我相信这更有意义。衷心祝福这部影片能够收获更多正面口碑和更好的回报。
 
陈涌泉:戏曲电影是戏曲盛开在银幕上的花朵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著名剧作家
 

 
这部作品和剧协有很深的渊源,首先剧本在2005年获得了曹禺戏剧文学奖,这是中国戏剧的最高奖。范莎侠本身是很了不起的剧作家,同时这部戏又入选了中国戏剧家协会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
今天看了片子,我觉得拍得相当成功。最大特点就是实现了我们在老问题上的新突破——把写意和写实结合得很好。有些戏曲电影,过分强调电影化,这对戏曲本身特有的写意性和程式化表演是有伤害的。我一向认为,对于戏曲电影里的戏曲特点,一定要充分地保留和发挥。戏曲电影里的电影化,其实是借助电影的技术、镜头语言把戏曲特性张扬到极致。我曾经打过一个比喻,戏曲电影是戏曲盛开在银幕上的花朵,戏曲和电影之间的这个关系把握准,戏曲电影就一定会成功。
这部作品,在戏曲的写意和电影的写实之间的结合上,就做得很好。导演马崇杰之前就拍过很多很好的戏曲电影,这与其梨园世家的背景和对戏曲的深刻理解把握是密不可分的。
 
喇培康:中国戏曲电影化达到新高度
中国电影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原副局长
 

 
作为戏曲电影,《东吴郡主》的电影化程度非常高。它运用电影手段和电影镜头,在大银幕充分展示了潮剧魅力,实现了戏曲艺术与电影艺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可以说,它让中国戏曲电影化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具体来说,第一,内容好。这部片子主题就是宣扬了“以和为贵,战争没有赢家”,我觉得非常深刻,特别是对于当下,很有现实意义。    
第二,人物塑造好。片子里的女一号孙尚香,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胆有识、有爱又恨,有理想有追求,爱好和平、反对战争。在三国时代这么一个男权世界,能够涌现出这么一位女性英雄,我觉得很了不起,也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这部片子也是一部向女性致敬的电影。除了孙尚香以外,其他人物包括刘备、吴国太、孙权等,我觉得也是非常可圈可点。
    第三,戏曲电影的电影化做得很成功。它把戏曲艺术和电影艺术做了非常完美的融合,把舞台上没法表现出来的东西,通过大银幕全部表现出来了,充分且恰如其分地运用了多种电影手段,包括推拉摇移,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完美展现出潮剧表演艺术家精湛的演技以及精美的舞美、服化道和潮剧本身所拥有的戏剧张力。比如片头,通过特效,波澜壮阔、战火纷飞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剧场里肯定没有这样的效果。    
 
江平:电影和戏曲结合,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资深电影监制、中影一级导演
 

 
电影是放大的艺术,如果演员的表演过分夸张,心里没有东西,眼神是流离的,在银幕上一经放大,这部电影一定不好看。但这部电影恰恰相反,优点放大了,戏曲的短处则收了起来。
    我认为《东吴郡主》有三个结合:第一,它是电影和戏曲的结合,中国电影从戏曲电影《定军山》开始,从舞台延伸到银幕,又在中国电影诞辰120年的时候,看到这么一部优秀的戏曲电影。从《定军山》到《东吴郡主》,体现了戏曲电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第二,新和旧的结合。比如音乐,《东吴郡主》里有传统的“三大件”,也有交响乐,是新旧结合、古今结合、中外结合。还有特效,很多场景有水墨画的感觉,很唯美,剧组哪怕真的置身于长江边上拍,也不一定能打造出这样的感觉。这样的新旧结合让片子既保留了戏曲的味道,又有新的电影手段的尝试。
第三,虚和实结合。这里我指的是表演,戏曲表演上程式化的东西要有,包括眼神的运用等,但过去一些特别夸张的表演,这次并没有强调,能使现在的电影观众更加容易接受。
总之,这部电影的立意很好,强调家国情怀,呼唤和平,反对战争,也体现了总书记对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要求:“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韩志重场戏出色,兼具视觉和情感冲击力
国家一级编剧、导演、长春电影制片厂原副厂长、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
 

 
    第一,我觉得《东吴郡主》的片头做得特别棒,独特、有美感、有视觉冲击力,调动起观众对这部影片一种非常强烈的期待。
第二,三个重场戏的非常好:孙尚香别母、孙尚香闯营劝夫、孙尚香江边祭夫也祭自己。情景交融,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人物内心的世界,都表现得非常充分,情感充沛,不仅有视觉冲击力也有情感冲击力。
另外,我尤其赞赏这部影片表达的战争观,这种战争观和马崇杰导演在《南越宫词》《睿王与庄妃》里表达的是一以贯之的,就是化干戈为玉帛。
    总之,这个戏拍得很精彩,把电影元素和戏曲元素结合得非常好。
 
马维干: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新的解读
著名剧作家、中国电影家协会民族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
 

 
潮剧电影《东吴郡主》给我感受最深的有三点:一是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新的解读。三国时代,众多男人斗智斗勇、争雄争霸,而这个戏另辟蹊径,从新的角度表现孙尚香和刘备的爱情故事,以孙尚香这个女性角色为主,塑造了一个具有家国情怀、忧国忧民、文武双全、多情多义的女性形象。影片还提炼了一个富有当代现实意义的主题:合则双赢、分则双亡,和平是世界的潮流和趋势。
二是这个戏的剧作结构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片中孙尚香和刘备由假联姻到真夫妻,后来被哥哥孙权骗回,分离十年。但《东吴郡主》只表现了几个重场戏,特别是十年后夫妻在灵堂相会,还有孙尚香在江边祭刘备也祭自己,并在最后投江这两场,表现得淋漓尽致、十分感人。其实一部电影写好几个重场戏就足矣,没必要拉洋片式地写很多,令人物形象反而淹没在繁杂的事件中。
三是《东吴郡主》充分发挥电影艺术的表现力,运用电影镜头的推拉摇移,虚实结合,内景外景相结合,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影片最后,孙尚香投江的处理是电影化的,很有意境。
 
 
杨凤一:它是中国戏曲电影的风向标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北方昆曲剧院院长、表演艺术家
 

 
潮剧电影《东吴郡主》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在看的过程当中,有两场戏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有一段用戏中戏形式,表述孙尚香与刘备夫妻之间内心独白,我觉得特别高明。还有一场孙尚香与吴国太母女分别的戏,我哭得稀里哗啦,很少有一部电影可以把我感动成这样,我认为《东吴郡主》是非常有高品质的一部电影。
我这几年一直在关注戏曲电影。我曾经很焦虑,戏曲电影如何定位是一个非常难的课题。我今天看到《东吴郡主》,我个人认为它是中国戏曲电影的一个风向标,作为一个戏曲人,也作为一个观众,我从中感受到它用电影的手段,把戏曲所不能表达的一些场面非常完美地表达了出来,同时又把戏曲的特点完整地保留下来,两者之间的结合没有违和感,非常巧妙。
另外,我特别欣赏女主演张怡凰的表演艺术,这个人物她一共有三个层面:年轻时期、中年时期、还有最后的沉江,这三个层次的不同表演,她把握得非常棒。比如中年时候她的那种沉稳,真的值得我学习。
 
 
张冀:主演表演精彩,体现戏曲电影魅力根源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潇湘电影集团艺术总监、著名剧作家
 

 
    我原本担心戏曲演员的表演会比较舞台化和夸张,但没想到张怡凰老师的表演是很电影的,尤其在特写镜头中,可以看到很细腻的东西。这部电影中既有传统戏曲表演,又有比较符合电影特点的表演。
我认为,戏曲电影里,演员的表演是非常核心的东西。我也同意对于戏曲电影,电影是锦上添花,根源还得是戏曲本质的东西,是像张怡凰这样的表演艺术家,因为从她身上可以看到潮剧本质的魅力。我们不管是以何种形式,是传统舞台形式还是今天的电影形式,它都是一个核心——突出戏曲的本身魅力。期待能看到更多类似《东吴郡主》这样的优秀戏曲电影。在今天,票房不是电影的唯一,它的文化性、艺术性、民族性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崔伟:电影化和戏曲化在相互成全中完成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原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
 

 
这部电影给我一个很大的震动,它有非常坚实的剧本,还有一组具有征服力的演员阵容。
    《东吴郡主》不仅仅是一部非常优秀的舞台作品,转化成戏曲电影后同样非常优秀,它的电影化和戏曲化是在相互的成全中完成的。这个故事本身充满了中国传统戏曲故事的戏曲感,同时它又有利于电影的表达。我注意到马导在本片中没有对原先的舞台剧剧本特意做电影化的打碎,而是补充了时空变化性、多样性的小细节,让你不知不觉中看到了他用电影方式讲述的戏曲。
    这里有几个情节特别有意思,其中最感动我的是孙尚香跟她母亲告别的情节。两人反反复复,最后马上要走了,母亲还给孙尚香一把尚方宝剑——这种设置只有戏曲里的舞台表演才能营造出这样一个效果,如果纯粹电影情节,就会有些违和。但是这些场景,马导处理得非常好,还有最后关羽灵前的戏,你都能看到这部片把戏曲的看点保留得非常好。
    戏曲电影里,电影元素与戏曲元素是什么关系?我认为关键不是谁多一点,而是是实践中呈现的效果最重要。这部《东吴郡主》在这几年的戏曲电影里,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哪怕跳出戏曲片的类型放在所有的国产电影里,它都是一部非常完整、非常好看的影片。
 
张燕:创新演绎,类型定位对接现代观众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电影学者
 

 
在电影院看完这部电影,很感动,特别享受,整个两个多小时酣畅淋漓。
影片题材很好,将传统历史文化故事、经典戏曲剧目在银幕上进行创新性的演绎。虽然处于非常浑厚的三国历史背景,却精选抽取、构思孙尚香与刘备的爱情故事,类型定位自觉对接现代观众。
同时,本片立意深远、融汇了情感高度、国家意识、守护和平等主题内涵。孙尚香的女性形象也是创新塑造,具传统女性之美与巾帼英雄、现代女性意识及时代价值,有着国家情怀的高度,并非拘泥于小情小爱,有大局观念。
影像风格上,将写实与写意有机融合,数字技术有效服务于大场面大时代。而且演员表演到位,入情入理入心,令人感动。
     
赵保乐:既有家常里短又有家国情怀,具象生动
国家一级编剧、央视戏曲频道著名主持人、中国视协电视戏曲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首先,《东吴郡主》的剧本很好。它以孙尚香为主线,其他全都回避,言简意赅,历史事件删减得非常巧妙,使这个剧本紧紧围绕着一个主题:孙尚香。
    第二,片子选择了一位好导演。戏曲在舞台上演和电影里看有什么区别?最大的区别是在剧场里,你想看哪就看哪,可以看主角,也可以看拉弦的,还可以看跑龙套;电影则是导演让你看哪,你就得看哪。这个特点决定了戏曲借助电影载体传播,必须找一个戏曲专家导演,不然该体现的体现不出来,不该体现的全是大近景,这就没有办法看了。马导对戏曲了如指掌,才能拍出这么好的电影来。
    这个电影既表现了家常里短,更表现了家国情怀,这两个“家”具象生动,让人难忘。有两场戏让我潸然泪下,第一场是孙尚香跪在母亲面前要离别,第二个是她和刘备隔了十年彼此见面那种惊讶感,两人在旋转过程当中,眼睛里面那种“十年了,省去五万字”的感觉,让人内心获得极大触动。
 
【幕后心声】
 
黄奕瑄:让潮剧艺术在新时代焕发绚丽光彩
《东吴郡主》出品人,广东潮剧院党委书记、院长
 

 
今天,感恩时代赋予我们的宝贵机遇,以数字电影《东吴郡主》为舟楫,让潮剧与光影艺术在历史长河中相逢,为非遗传承开辟新航道。在这过程中,创作团队以电影化思维,借助视觉特效技术做到虚实结合,光影运用独树一帜,并在叙事表达、视听语言构建与审美范式创新等维度展开探索,有效突破传统戏曲电影的"记录性"创作局限,成功构建起兼具戏曲艺术神韵与当代审美特质的银幕表达。
回望创作历程,我们感慨系之,念兹在兹。《东吴郡主》入选2021年度中国戏剧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拍摄剧目以来,得到了中国剧协和广东省委宣传部、汕头市委宣传部等部门的关心和扶持;得到了阳柳集团等联合出品单位的鼎力相助。编剧范莎侠老师、导演马崇杰老师为主的创作团队以“绣花功夫”对待每个细节、每句唱词,反复打磨,精益求精,铸就了这部作品的灵魂。我们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把专家们的宝贵意见转化为艺术实践,让潮剧艺术在新时代焕发绚丽光彩。
 
单虹:将一如既往的支持潮剧传承和发展
《东吴郡主》联合出品人代表、北京潮商会名誉会长、北京市京潮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广东阳柳集团董事局副主席
 

 
作为本片联合出品方之一,我从头到尾全神贯注地看完了这部电影,觉得很欣慰,它确实是一部好的戏曲电影。首先唱腔上旋律非常优美,演员的演技也很精湛。虽然我听不懂潮剧,但是从唱腔、动作上面能够知道演员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人物形象丰满,剧情引人入胜。
    我们公司一直支持文化发展,助力文化传播,这是企业家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北京潮商会、北京潮公益基金会始终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持教育公益事业为己任,也一直支持潮剧。从2023年潮剧电影《东吴郡主》在北京举行开机仪式的那一刻起,我们就一直怀着热忱和期待,时刻关注这部作品的创作。我们将会竭尽所能,一如既往的支持潮剧传承和发展,同时希望通过电影这个媒介,让更多观众了解潮剧,进一步感受到潮汕文化的深厚内涵,让潮剧唱得更响,传得更远。
    
马崇杰:角儿的艺术得到充分发挥
《东吴郡主》导演
 

 
有一出戏叫“龙凤呈祥”,里面有美人计、甘露寺、回荆州等,《东吴郡主》就有点像是从这出戏里把孙尚香这个人物单拎出来,整个叙事线都围绕着她来走。它和以往的三国戏很不一样,故事性强,也很有新鲜感,从一个女性的角度来讲三国故事,很有可看性。
在戏曲电影创作方面,我们这次更着重人物的刻画和故事叙事的流畅性,通过电影的各种艺术手段去更好地塑造孙尚香。在场景方面,和以往作品相比,我们这次更加注重虚实结合。不过,不管是虚的地方还是实的地方,其实都是围绕着人物的心境和情绪来叙事。我们这次还特别强调对光影的运用,打造唯美的氛围。
女主演张怡凰是非常出色的演员,这部戏的原版舞台剧也是她的代表作,让她问鼎了梅花奖。我多次讲过,戏曲艺术是角儿的艺术,看戏看的就是角儿,而在这部电影里,张怡凰把角儿的艺术发挥到了一个非常高的程度。
片中孙尚香有三个层次的表演,第一个层次是作为一个少女,新婚嫁与刘备,她的那种高兴、娇羞,用小花旦的形式表现出来;第二个层次,孙尚香跟随刘备到荆州之后,又被哥哥孙权骗回来,她所表现的那种怒,尤其和孙权的对唱、对白,非常到位;第三个层次,就是结尾的哀怨,劝刘备停战未果,夫妻决裂,最终投江。她这次的表演跨度很大,从小花旦到端庄稳重的闺门旦,再到大青衣,经历了世态沧桑,三个层次都拿捏得都非常好,而且不完全拘泥于戏曲程式化的戏曲表演,而是能够和电影表演结合,非常难能可贵。
 
 
董培雯:力求每一部新作品都上一个台阶
《东吴郡主》制片人
 

 
《东吴郡主》是我做的第四部戏曲电影,但依然觉得挑战很大。因为它是三国戏,有着宏大历史背景,这就决定了里面肯定要表现大场面,包括两军对决、火烧连营等等。这里就存在着矛盾——电影是“烧钱”的艺术,打造大场面尤其需要资金,但对于戏曲电影来说,预算肯定无法和商业片相比,这中间怎么平衡,是制片人的责任,也很有难度,让我一度颇为焦虑。
为了更好地做到虚实结合,利用视觉特效技术来补足原本舞台剧的短板,我们接触了多家特效公司,反复筛选和磨合,所幸在整个团队的努力下,用了很多巧劲,攻克了很多难题,片子最终呈现的效果总体来说令人满意,尤其是几个重头戏,电影感很强,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忘初心,每做一部新作品,无论它的投资有多少,都要求团队能上一个台阶,力求有所创新。对于戏曲电影,我希望把戏曲和电影的结合做到极致,让它既要有电影质感,也不能破坏戏曲特有的原汁原味的魅力。
 
张怡凰:对人物内心的深刻挖掘最能打动人
《东吴郡主》主演,汕头文化艺术学校副校长
 

 
《东吴郡主》是潮剧舞台上的经典力作,我也很荣幸凭借在该剧中的表演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如今,这部承载着潮剧艺术精髓的作品以数字电影的形式焕发新生,让我倍感欣慰。
舞台表演讲究的是情感的连贯性和现场的感染力,而电影拍摄则需要在分镜头的框架下精准把控每一个表演细节。这种转变起初对我确实带来了挑战,但正是这种挑战促使我对角色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与诠释,最终呈现出来的表演比舞台版更加细腻动人。
《东吴郡主》这个剧目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其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尤其是孙尚香这个角色在家国大义、夫妻之情和兄妹之谊之间的挣扎与抉择,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极具戏剧张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与郑健英老师的合作,她将国太这个角色演绎得既有威严又不失母性光辉,我们之间的对手戏充满了真挚的情感碰撞,为整部作品增色不少。

标签:
相关资讯

网站简介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2 起点文娱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00429号-5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275